来宾 切换城市

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:

    热门
    城市

    头条资讯

    发布投稿
    客服热线在线客服
    广告

    当江中开始卖“健胃消食”火锅底料:药企的餐桌野心

    2025-11-22 10:39:36

    阅读:198

    评论:0

    举报


    近期,江中医药再次加码火锅底料市场,推出包含牛油麻辣、浓汤番茄等多款口味的「江中健消火锅底料」,主打山楂、山药、陈皮等药食同源成分,延续其“养生+餐饮”的跨界探索。


    事实上,这并非“药食同源+火锅”首次进入公众视野。从海底捞推出枸杞当归锅底,到小龙坎、大龙焱、蜀大侠、巴奴引入药膳汤底,越来越多的火锅品牌正试图在沸腾的红油与麻辣之外,开辟一条以“养生”为名的新赛道。


    伴随消费者对饮食健康的日益重视,“边吃边补”似乎正在成为火锅场景中的新叙事。养生火锅底料究竟是行业转型的真正契机,还是又一场短暂的概念狂欢?当“药食同源”撞上“重口味”的火锅文化,它能否真正融入日常消费场景?在热度背后,这一新兴品类究竟面临哪些现实困境,又该如何找到可持续的增长路径?


    01

    火锅底料,为何开始“养生”?


    随着火锅文化日益普及,其消费场景也在悄然转变——越来越多人从“走出去吃”变成了“在家煮”。在家吃火锅不仅被视为更卫生、更高性价比的选择,也契合了现代人对饮食自主与灵活性的追求。这一消费习惯的迁移,为整个底料赛道带来了新的市场空间,也催生了更细分、更专业的产品需求。


    据嘉士咨询数据,2018至2024年间,中国“在家吃饭”市场规模从3.5万亿元增至6.2万亿元。其中,具备高便捷性的即食餐食尤其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。这种“宅家经济”的持续升温,推动火锅从社交型餐饮逐渐渗透进家庭日常,也让消费者开始不满足于传统的麻辣与清汤,转而追求“更健康”“更有功能性”的底料产品。


    ▲图源:豆包AI


    与此同时,复合调味料行业的内卷也在不断加剧。作为其中占比超三成的核心品类,火锅底料赛道早已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:品牌林立、价格战频发、同质化严重,传统口味的增长天花板日益明显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“养生”不再只是一句营销口号,而是品牌在红海中寻求差异化、跳出低层次竞争的现实突破口。


    而“药食同源”理念的融入,则为这场突围提供了内容支撑与信任基础。以江中为例,其“健消火锅底料”直接将健胃消食片中的山楂、山药、党参等成分复刻到底料中,既延续了品牌在“药食”领域的专业认知,也借助“火锅+助消化”的场景组合,创造出极具辨识度的产品记忆点。其包装设计也别具一格,乍一看以为是药盒,仔细一瞧才发现是火锅底料,这波 “药感” 设计,直接拿捏消费者心理。这种跨界并非生硬嫁接,而是品牌基因在餐饮场景中的自然延伸,也为行业提供了从“调味”走向“调养”的转型样本。


    ▲图源:小红书@江中医药


    02

    渠道与价格:

    养生概念落地的“两道坎”


    据FFL观察,其实今年5月江中首次上架“健消火锅底料”时,就已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。有消费者反馈“吃完不容易积食,胃很舒服”,也有人直言其牛油锅“辣度偏弱、香味不足”。这种两极分化的评价,恰恰折射出“养生火锅”在真实消费场景中的接受度挑战。


    面对争议,江中医药旗舰店客服对外回应称:“产品无特殊功效,只是更健康”,并建议胃部不适者选择清淡口味。这番表态,既强调了产品的健康定位,也透露出品牌对“功效宣传”的谨慎。


    ▲图源:小红书@江中医药


    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11月江中再次丰富该系列口味时,并未选择受众更广的电商平台首发,而是将新品独家上线“小红书”官方旗舰店。


    这一渠道选择,颇具深意。


    对江中而言,一方面小红书是触达年轻消费群体的精准入口,平台上有大量用户自发分享寻找“带中药味的火锅”,反映出年轻一代对独特风味与健康属性的真实兴趣。另一方面,选择在小红书试水而非全面铺货,也反映出品牌对大众市场接受度的保留态度——目前,养生火锅底料的需求仍集中在特定圈层,尚未形成广泛的大众消费基础。


    ▲图源:小红书


    这种策略背后,恰恰点出了养生火锅底料面临的两大现实困境:渠道局限与价格挑战。


    ——渠道之困:困于内容平台,难入大众市场


    目前,多个尝试布局这一品类的品牌,普遍将小红书、抖音等内容平台作为首发阵地,而非直接进入线下商超或传统电商。这一策略虽能精准捕捉兴趣人群,却也折射出品牌对大众市场的信心不足。养生火锅底料,正陷入一场渠道与市场之间的断层。


    一位FFL接触的调味品供应商坦言:“我们看好这个品类的潜力,但目前大众接受度确实还没起来,不敢大规模备货。”这番话,点出了供应链端的普遍心态——方向看好,却不敢押注规模。


    选择小红书作为首发渠道,背后有其精准的用户逻辑。2025年小红书食品滋补行业数据显示,平台美食滋补兴趣人群同比增长40%,搜索月活用户占比达34%,搜索后外溢进店比例高达90%。这些数字构建了一个理想的测款场:品牌能以最低成本触达目标用户、收集反馈、迭代产品。


    然而,内容平台的热络并未转化为大众渠道的接纳。即便是在天猫“双11”期间火锅底料整体销量同比增长超100%的背景下,养生类底料仍未能跻身主流。平台数据显示,“贵州酸汤”底料成交同比增长30%,“冬阴功”汤料增长52%——这些增长品类,无一不是在餐饮端已获验证的成熟口味。


    更值得玩味的是,当养生底料仍在内容平台徘徊之际,即时零售渠道已悄然开启“轻养生”锅底的探索。以叮咚买菜为例,平台围绕“地域特色+轻养生”推出了一系列创新锅底:从结合广东饮食偏好的文昌椰子鸡、石橄榄、五指毛桃等清补型锅底,到复刻乐山非遗的冯四孃跷脚牛肉锅底,再到将凉茶清热属性与牛油火锅融合的王老吉凉茶牛油锅底。


    然而,这些在即时零售渠道初具规模的“养生+”锅底,多为平台自营或餐饮联名产品。像江中这类药食同源类养生火锅底料的品类,反而在这一新兴渠道中难觅踪影。


    渠道的错位,映射出品类发展的深层困境:当市场已为“药食同源”养生火锅底料的理念铺就即时可达的消费通路,却仍困于内容平台的“种草”循环,未能跨越从“热点现象”到“家中常备”的最后一步。


    ▲图源:网络


    ——价格之困:健康溢价,如何说服消费者?


    “药食同源”的原料成本,在终端价格上划出了一道鲜明的分界线。在火锅底料市场,大众主流产品的价格锚点通常在每200克10-30元,而高端、特殊口味的产品则可能突破50元。然而,江中健消火锅底料凭借其养生成分,直接将价格推向了新的高度:其三袋装(总重270g)售价49.9元,折算下来每200克的售价超过百元,这不仅超越了绝大多数高端竞品,也清晰地标定了其“超高端”的市场定位。


    这一价格差距,构成了消费者决策过程中的核心矛盾:在未体验到明确功效之前,有多少人愿意为“感知上的健康”持续支付溢价?高价,成为阻碍大众尝鲜的首要门槛。


    这也让品牌陷入两难:不提价,难以覆盖原料与研发成本;提价,又难以说服尚未建立信任的消费者。价格,由此成为横在“养生概念”与“日常购买”之间的一道实墙。


    渠道难放开、价格下不来——显然这两道坎若无法跨越,养生火锅底料将会在一定时间内依然停留在“话题商品”阶段,难以真正走入寻常百姓的饭桌。


    ▲图源:网络


    03

    破局之道:

    从渠道、场景与沟通上寻找生机


    面对这两大难题,养生火锅底料若想真正打开市场,就不能仅停留在“健康概念”的营销表层,而必须回归消费本质:让消费者看得见、尝得到、愿意买。


    品牌需要回答一个关键问题:在不可宣传“功效”的规则之下,如何让“养生”成为一种可被感知、愿意复购的体验?


    ①定位破局:从“功效”到“体验”


    面对“功效宣传”的政策红线与消费者信任挑战,品牌最稳妥的破局路径是转向可被直接感知的食用体验,如“口感温润,饭后不口干”、“草本香气,层次丰富”等描述。当顾客品尝后发现没有往常的油腻感或口干舌燥,这种直接的体感对比,远比任何抽象的功效宣传更具说服力。


    这种“体验式定位”的核心,在于让产品自己“说话”:通过口感、香气、餐后感受等具象化卖点,让消费者主动感知其“养生价值”,既易获得信任,也更符合政策要求。


    ②产品破局:风味创新与场景细分


    目前一些养生火锅底料仍停留在“药食同源+锅底”的简单叠加,风味同质化严重。在风味上,可尝试融合地域饮食文化。例如借鉴海南椰子鸡的清甜,开发“草本椰香锅底”,加入麦冬、玉竹提升温润感;融合广东老火汤理念,推出“新会陈皮鹅汤锅”,陈皮的甘香平衡肉类的厚重;甚至结合贵州酸汤特色,打造“山楂发酵酸汤锅”,以山楂天然果酸带来开胃解腻的全新体验。


    在场景上,可从细分需求切入,例如针对熬夜人群,可推出“夜享恢复锅”,融入枸杞、桑葚等温和食材;面向轻食女性,开发“低卡菌菇素汤锅”,用低脂高纤维的茯苓、山药增强饱腹感;围绕家庭聚餐,设计“全家福解腻锅”,加入荷叶、陈皮、山楂等清爽元素。让每一款产品都对应一类具体的生活场景,养生火锅底料才能从模糊的“健康”标签,变为明确的生活解决方案。


    ▲图源:淘宝


    ③渠道破局:从“线上试探”到“线下体验”


    长期困于内容平台,终究难成大众生意。养生火锅底料必须走向线下,但与普通调味品不同,它需要的不是简单铺货,而是“体验式触达”。


    值得关注的是,近年来《国医少年志》等中医养生类综艺节目逐渐走红,为品牌提供了新的沟通场景。在其中一期节目中,明星嘉宾们曾共同解锁秋冬养生火锅,中医专家现场解析如何在火锅中加入山药、陈皮、山楂、麦芽等药食同源食材,以健脾胃、助消化。这种内容形式,巧妙地将“药食同源”理念与火锅这一高频消费场景结合,通过专业人士的解读为养生锅底赋予了权威背书。


    品牌可以尝试借势此类节目,实现跨界合作。例如,与节目联名推出综艺同款“火锅底料”,或邀请节目中的中医专家参与产品研发。当消费者在权威媒体内容中看到专业人士对产品配方的专业阐释,其对品牌的信任度将显著提升。


    ▲图源:国医少年志


    除了内容合作,品牌更需构建“内容传播-线下体验-零售转化”的完整闭环。可考虑与具有“国潮”“轻养生”调性的餐饮店合作,推出联名体验锅底。当消费者在餐厅亲口尝到草本椰香锅或山楂酸汤锅的美味,这种沉浸式体验会成为最有力的市场教育。餐饮渠道不仅为产品背书,也构建了“尝鲜-认知-信任-购买”的良性路径:线下体验拉动品牌认知,餐饮热度反哺零售信心。


    当消费者在商超或线上再次看到同款产品时,购买决策将不再仅仅依赖于“是否养生”,而是基于“我在节目中看到过,在餐厅尝过确实好吃”的复合体验。


    ▲图源:网络


    04

    结语


    消费者不再只为“咸鲜麻辣”买单,他们开始为“吃得更健康”、“没有负担”支付溢价——这不再是一个小众的潮流,而是席卷而来的主流浪潮。养生火锅底料的机遇真实存在,但其破局不能仅依赖概念,需要通过极致的体验、风味和创新打动消费者。唯有如此,养生火锅底料才能摆脱短期品类的命运,在火锅底料的红海中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“养生”航道。



    关键词:

    人已打赏

        ×

        打赏支持

        打赏金额 ¥
        • 1元
        • 2元
        • 5元
        • 10元
        • 20元
        • 50元

        选择支付方式:

        打赏记录
        ×

      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

        共0条评论
        加载更多

        打赏成功!

        感谢您的支持~

       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~

        打赏金额¥{{ds_num}}
       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,打赏须知

        收银台

        订单总价¥0.00

        剩余支付时间:000000

        手机扫码支付

        使用支付宝、微信扫码支付

        其他支付方式